2019 TWIGF台灣網路治理論壇這些趨勢你應該要知道

Nicole Chan
10 min readJul 18, 2019
  • 2019年TWIGF大會主題為:「建立開放、包容、信任、創新的數位社會(Building an Open, Inclusive, Trustworthy, and Innovative Digital Society)」,並包括8大類子題16場次提案討論
  • TWIGF台灣網路治理論壇經過幾年篳路藍縷的維運,已日漸受到網路多方利益關係群體 (Multi-Stakeholder Groups),包括政府 (Government)、學術社群 (Academia)、技術社群(Technical)、公民社群 (Civil Society)、民營企業 (Private Sector) 等各界重視,並成為亞太地區IGF社群和全球IGF社群之間的窗口
  • 展望未來,網路治理與網路社會議題的治理框架,將因國際間治理模式(包括多方模式、多邊模式、主權模式等)的發展,而引發高度關注及持續性的討論

隨著資通訊科技技術不斷快速演進、網路社會與數位經濟之典範轉移與持續發展,關心全球「網際網路治理(Internet governance)」的發展趨勢及尋求對話與解決之道,已是後匯流時代必要的課題。根據聯合國資訊社會高峰會(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WSIS)揭櫫對於網際網路演進與使用所需之原則、規範、規則及決定程序,由政府、民間及社群共同參與其制定,此即為「網路治理」內涵;「網路治理」旨在規範全球網路發展及使用,強調多方利害關係人之多元、自由及平等,以自律優先之自我約束機制;國際間探討網路治理公共政策議題範圍相當廣泛,從技術、經濟、法律、社會文化、發展之角度,由多方利害關係人共同討論網際網路的開放、安全、普及上網、多元文化及關鍵網路資源保護等主題。

有鑑於參與IGF的人數與組織逐漸增加,議題也逐漸包括各項區域性議題。因此,類似的區域型網路治理論壇(regional IGF, rIGF)開始成形,例如在亞太區就有亞太區域網路治理論壇(Asia Pacific Regional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APrIGF)、歐洲區的網路治理歐洲對話(European Dialogue on Internet Governance, EuroDIG)、非洲區網路治理論壇(African IGF)、與拉丁美洲區IGF準備會議(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Regional Preparatory Meeting for the IGF, LAC IGF)等等。

台灣網路治理論壇TWIGF從2015年起每年舉辦一次論壇會議,更早之前則是行之有年的社群維運及專家倡議;而自2016年亞太網路治理論壇 (APrIGF) 在臺灣成功舉辦後,已激發更多社群參與之力量,成為一個將網路多方利益關係群體(Multi-Stakeholder Groups),包括政府、學術社群、技術社群、公民社群、民營企業等,聚集在一起共同討論網路公共政策的一個溝通互動平臺,且是一個全然的民間自願性組織,並持續積極透過舉辦論壇會議、議題座談、教育訓練、青年論壇、社群媒體討論、國際會議參與等方式,目標為:(1)討論與臺灣網路治理相關的公共政策議題,以促進網際網路的可持續性、健全性、安全性、穩定性和發展、(2)促進和鼓勵參與臺灣網路治理相關問題的所有利害關係人之間的對話、(3)促進和鼓勵網路公共政策在跨領域或部門(國際或國內)或多方利害關係人群體的討論,尤其是尚未屬於任何現有機構主管範圍的新興議題、(4)促進和提升臺灣政府(含立法機關)、學術社群、技術社群、公民社群、民營部門等之網路治理意識(Awareness),孕育更多能量,積極參與網路治理議題公共政策議題之討論、(5)TWIGF作為亞太地區IGF社群和全球IGF社群之間的橋樑。

此外,2019年4月間,ICANN 及TWNIC更在台灣共同舉辦了合作交流論壇 (ICANN APAC-TWNIC Engagement Forum),集合了網路相關利害關係人與國際相關網路社群,針對域名、IP位址及網路安全等主題,進行深入議題探討,是台灣與國際網路利害關係人共同面對面討論全球網路議題,旨在讓地區內之網路相關利害關係人可在「一個世界、一個網路」的目標下,以合作交流論壇建立一個共同合作、討論與鏈結的全球網路社群,也將「網路治理」議題與話題在台灣帶到另一個里程。

今(2019)年度 TWIGF 的大會主題為「建立開放、包容、信任、創新的數位社會」,包括:「電信與網路政策 (Telecommunication and Internet policy) 」 「網路基礎建設與架構(Internet infrastructure) 」「網路人權(Internet human rights) 」「網路安全(Internet security) 「數位經濟(Digital economy) 」「新興科技(Emerging technology) 」「 媒體與內容(Media and content) 「其他(Other) 」;經過公開徵求工作坊提案後,一共收到 25 件提案,並由多方利害關係人指導委員會(MSG)成員所組成的評選小組依相關性、多樣性以及完整性等準則,一共選出或合併成為目前議程當中的 16 個場次,議題範圍相當多元,涵蓋如 AI 與隱私、OTT落地、網路封鎖、假訊息管理等議題,提案單位則包括了ICANN Internet Society等國際社群與組織及國內NII產業發展協進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理律法律事務所、智慧財產法院、交大科技法律研究所、台灣數位外交協會、資策會、國防安全研究院等單位及社群專家個人等,顯示網路治理議題逐漸受到各界重視。

兩天會議現場討論相當熱烈,相關主題亦與國際關心議題及發展趨勢相符,例如2018年美國商務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國家電信與資訊管理局(NTIA)的國際事務辦公室(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在經過對外向包括科技公司、電信公司、貿易團體、公民社群、學術界和其他機構等相關多方利害關係人或團體,就四大類別: (1)資訊自由流通與管轄權、 (2) 多方利害關係人網路治理模式、 (3) 隱私與安全、及 (4) 新興技術之發展與趨勢等之議題徵求意見與建議後公布之網際網路發展政策優先議題觀點與可能的做法,包括:

一、資訊自由流通與管轄權

許多利害關係人並不認同資料在地化data localization的想法,認為這種做法不必要地限制了資訊流通,同時加重那些可能有提供線上服務但沒有資源的小型實體在其他國家經營者的負擔。科技公司和公民社群亦呼籲關注全球對線上內容的需求。 此外,對於部分管制仇恨言論和恐怖主義宣傳等內容的建議,多數意見也認為可能會對許多合法言論產生嚴重危害的後果。

二、多方利害關係人網路治理模式

科技公司和貿易團體普遍表示支持全球多方利害關係人網路治理模式,特別是網路治理模式是鼓勵使用者和擁有並經營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團體參與決策。評論者甚至鼓勵NTIA接續IANA管理權移交的政策態度與作法,促進這種多方利害關係人對網路治理的發展與落實。

三、隱私和網路安全

雖然公民社群組織一般並不擁護支持GDPR作為其他各國管理線上收集、使用和共享個人資料的最佳規範,但許多人確實呼籲應關注且並解決網際網路用戶隱私爭議不斷增加需求的問題,特別是在大數據Big Data和物聯網IoT及AI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急速發展的時代;產業利害關係人則對GDPR在其他司法管轄區的可行性表示懷疑,並特別關注歐洲以外的司法管轄區,可能採用「被遺忘權」概念。產業利害關係人反而提議NTIA鼓勵多方利害關人共同合作模式,代替GDPR成為國際隱私保護的基準,以確保個資保護方法不扼殺創新。

在網路安全方面,利害關係人多提倡須有強大的端到端加密作為促進網路安全的手段;拒絕為加密提供「後門」讓政府可上網接取,因為這將不可避免地削弱加密技術有效保護用戶資料的能力。

四、新興技術之發展與趨勢

評論者認為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是NTIA應該關注的新興技術,物聯網IoT也不斷發展的趨勢,因為以前的「離線」產品突然出現越來越多的上網連接組件。多方利害關係人鼓勵促進這些技術發展責任感和道德心,在發展過程中更應同時考慮到對經濟、社會和人權的影響與其意涵。

以上這些議題與面向,在2019年 TWIGF的專題演講、專題講座、及各討論題目中不斷被提出討論,在ICANN董事/ JPNIC網路發展部的Akinori Maemura的專題演講中,特別從歷史、現況及未來談網路獨立之路The way to Independence,這是一般非技術專業人士常見的疑問,初始未以商業化運作為目的網際網路發展到今日,以及與ICANN及 IANA之關係;而隱私與個資及資訊安全議題在「人工智慧:應用與治理」、「智慧物聯網(AIoT)時代的安全與隱私挑戰」、「晶片身分證:在隱私或資安上的風險」、「數位匯流時代之隱私議題」、「對抗假新聞」、及「數位支付、隱私與洗錢」等議題都引發熱烈討論;網路基礎建設架構及新興科技及網路連結也在「CP/IPP ISP DNS Block架構跟問題」、「Making the Internet Universally Accessible」、「域名下架與網站封網面面觀」、「電子書閱讀器應用程式的法律問題」等場次有相關討論;其他議題包括「軍方在資安置裡的角色」、「Internet consolidation is here:what are we going to do about it?」、「媒體內容產業發展之促進與競爭維護」、「數位外交:如何用網際網路推展外交工作」、「女性在ICT領域的就業機會和未來」、及「How to make the multistakeholder model work:case study on the Philippine National ICT Ecosystem Framewirk」進行相關討論。以上與我們過去一再提出呼籲的「關於寬頻社會、網路社會、與數位經濟發展必須面對及重視的議題」及「可能的解決機制與方法」相適切與呼應。

在此同時,國際間亦因網際網路面臨幾個迫切議題,例如國家策畫與犯罪意圖的攻擊、仇恨與恐怖主義及顛覆民主言論、以及網路平台巨擘因其營運模式與利益擷取影響使用者觸及偏頗內容等,而有如法國總統馬克宏於2018 IGF開幕演說時呼籲的,希望以創新思維建立一個加州式及中國式以外的網路治理模式,一個包含所有利害關係人在內的新形態多邊合作,並提出 Paris Call for Trust and Security in Cyberspace,強調管制才是自由、開放、與安全網際網路成功的條件之治理思惟。

事實上,網路治理的目標是在於防止或降低網際網路的分裂,維持網際網路的包容性與互通性,保障網際網路上不同主體的權益同時定義其責任,保護使用者免於網路濫用或誤用之IGF行為,以及推動網際網路進一步發展;隨著前揭迫切議題屆至並引發爭議,治理觀念逐步從國家相關政策不加以介入、到聯合國IGF以政策交流平台定位探討全球治理公共議題,甚至再到政策規範與治理的逐步介入可能,也帶出多方模式(Multi-stakeholder)、多邊模式(Multi-lateral)、與中國俄羅斯等少數國家主張之主權模式(Cyber Sovereignty),這揭櫫了治理觀念的轉變及多元的治理模式未來發展的挑戰,更亟需各界關注與討論。

網際網路跨疆界特性,以多方利害關係人參與進行相互溝通及協調,尋求符合多數利益並尊重少數之治理模式,是全球性與國內性交互融合運作的溝通與協調機制之基礎,需要國內多方社群發揮網路治理精神持續交流互動,透過機關間及公私協力,以因應數位轉換所帶來的衝擊。了解網路治理的意義並積極參與,特別是融入國際平台與持續對話,適度轉換為相關規範與政策,將是網路社會與數位經濟發展不可迴避的必要之路。

--

--